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Online Entrance

学校章程及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关于加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时间:2023-11-13

关于加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认真落实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精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指标和要求,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导向,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最新要求,着力打造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的坚强阵地。

二、建设目标

实施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的学院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聚焦国家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凸显职业院校类型特征和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定位,力争用3-5年的时间建成全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或取得全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

三、主要举措

(一)党的领导与理论研究

1.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建立以课程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师党支部。围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提高组织力和领导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2.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深入学习“四史”结合起来,同深刻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迈向新辉煌特别是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起来,在增强学理深度、学术厚度上下功夫,在体现实践伟力上下功夫。

3.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对标对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我校职教专科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研究。按照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内在要求和学校发展的现实需要凝练研究方向、整合研究资源,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术带头人及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结合江苏省域和苏州市域发展需求,围绕学校“双高”计划与“工业”背景,加强理论实践研究,突出职教特点,凸显职教贡献,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

(二)内涵发展与跨界融合

4.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打好组合拳,讲好思政课,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情、意、行统一。因地制宜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用好社会大课堂,统筹思政课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落实学时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

5.倡导多样化教学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中,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坚持教学形式与教育内容有机结合,着力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下功夫,通过运用案例式、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等教学方法,让感性的共鸣走向理性的认同,春风化雨。

6.培育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成果。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培育系列思政课教学成果,鼓励将思政课开在生活里,青年中,企业里,车间中,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堂,发表系列教学研究性论文,支持思政课相关成果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能力竞赛,扩大“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思政特色品牌影响力。

7.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各专业群跨界融合发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大思政、无边界”的协同育人理念,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各二级系院相关专业群联动、协同发展,尤其是与学校“双高”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的跨界融合研究,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指导和配合二级系院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机制,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作用。

 

(三)教学资源与人才保障

8.开足开好思政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等文件要求开设思政课程,并固化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意见,加强思政课程群建设,确保课程学分达标,保质保量开好思政课的公共必修课,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

9.规范选用统编教材。《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最新版)。《形势与政策》选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专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使用的权威教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遵循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开展教学。

10.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标准设置专职教师岗,用足用好专职辅导员等兼职思政教师队伍。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逐年引进专家教授、青年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培育一定数量的名师工作室、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更加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四)保障机制与平台支撑

11.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学校成立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副组长,由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人事师资处、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及财务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小组。校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院长履行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每学年分别到学院至少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并带头上好思政课。

12.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经费投入。着力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及办公条件。在充分保障日常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按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究、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科研扶持及平台建设等。研究落实专兼职思政教师岗位专项津贴。

13.落实专兼职思政教师职称评审要求。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单独设立评审类别,单独下达评审指标,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范围。支持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

 

14.打造高水平研究平台。围绕弘扬三种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职教模式、数字苏州的职教力量、“红色文化”“百馆之城”“百园之城”的职教元素、课程思政建设的职教探索等领域的理论阐释和现实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建设。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与各级党校、社科联、政府研究智库等部门合作共建研究平台,提升为地方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能力。


返回原图
/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