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强 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学校本年度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总目标,建章立制、真抓实做、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着力推动学校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内涵式跨越,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为苏州开放再出发、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苏工智慧和苏工力量。
二、工作要点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提升党委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态化开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修订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清单,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做好迎接市委巡察工作准备。以党的政治建设为重点,开展党员干部内涵提升分类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科学研制学校“十四五”规划,为学校未来的发展绘制蓝图。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分时段落实高水平院校建设工作,以实际行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学校发展“双胜利”。
2.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进一步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和情况报告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做好宣传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和管理,重点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认真组织院系两级中心组学习和政治学习,进一步完善学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学校党建思想政治研究会,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着重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效性。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深化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推进“思源逐梦”思政品牌、“信仰者”理论宣讲品牌建设,搭建好青年学习社和信仰公开课等青年学习平台。启动学校智库工作,积极参与“开放再出发”的服务工作。
3.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制定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分类指导、督查制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院系两级中心组学习的首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学风建设。从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继续推进党建“书记项目”、各级党组织书记述党建制度,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监督。聚焦“三项机制”再推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敢担当。深入实施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样板支部”建设和工作创新,不断提升党建区域影响力。积极开展党建研究和党建创新,探索建立院系专业群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支部参与部门重大事项决策机制等。
4.开创统战、群团工作新局面。持续推进“同心圆”工程,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重点围绕学校高水平建设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持续推进“石榴红”工程,加强党的民族和宗教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生活,持续开展“师生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团委的工作职能,维护教职工、妇女群众、团员青年的合法权益,创建健康、文明、民主、积极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创建优质关工委,继续做好“我在乎你”“温暖之家”项目。
5.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质量和效果。继续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的检查考核,创新推进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完善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及时精准开展执纪问责“四种形态”工作,加大第一、第二种形态的运用,提升监督执纪问责的质量和效果,营造政令畅通、勤政廉政的干事氛围,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保驾护航、提速增效。突出精准实效落实分层分类廉洁教育,落实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加强“廉风洁雨”文化品牌的建设。高质量做好省市全面从严治党履责记实工作和苏州市“衡镜”的试点工作。
(二)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6.提升“三全育人”工作成效。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德育格局,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专项工作,落实教育部提出的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深化推进思政育人工程,完善二级系院学生工作体系。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结合易班、PU等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持续开展学风建设、“6S”星级宿舍创建、劳动实践教育,完善学生素质拓展认定工作,把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学生“六个一”成长计划纳入素质拓展的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加强育人工作队伍建设,开展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专项培训,深化“学生工作坊”内涵,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关爱“三困生”成长,做好资助育人、心理辅导、学业帮扶等工作。
7. 全面关注学生健康发展。加强学生卫生健康教育,普及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和防护技能。深入推进体育课程俱乐部模式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和预警工作,畅通特别学生的转介通道,开展团体辅导、同伴教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大力推进文化育人,通过校园文化节、阅读节、艺术社团、艺术汇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活动,提升文化育人实效。推进“学社衔接”“百校万岗”,开展劳动养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职业规划赛等职业文化活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提升。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做好新生军训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大学生征兵宣传,增强学生爱国精神,提高国防意识。
8.积极开展招生和就创业工作。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招考改革政策和工作要求,规范组织阳光招生工作,严谨制定各类别招生章程,做好招生宣传工作。继续推进面向社会人员招生工作。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管理服务工作,推进就创业指导课程建设,完善学校就业质量考核机制和院系两级就业管理服务机制,研制系(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打造“智慧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学生就业帮扶机制。通过创意社团、项目孵化、路演比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创效氛围,助推学生德技并修、创新创业。
(三)推进高水平建设,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9.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进一步优化服务“智能工厂”的专业集群,重点推进“双高”专业群建设,开展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举办高水平专业建设论坛,做好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阶段检查总结工作。做好2项省职业技能大赛赛项的承办工作,积极争取承办国赛,推进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的建设,力争职业技能大赛成绩更上一层楼。稳步开展“1+X”证书试点项目建设,促进课证融通。做好优秀毕业设计遴选、评审、推荐工作,力争省优秀毕业设计总成绩优于去年。规范实训室建设过程,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关,争取资金执行度达100%,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推动实训室建设信息化进程。
10.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具有苏工特色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智能制造特色新课程与重点教材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培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示范建设项目8-10项。全面推进国家、省(市)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打造3支精品苏工派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全面推广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内涵建设。开展教学单位教学绩效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核等制度修(制)订工作,进一步加强教研室教研活动开展的指导、督查工作,开展示范教研活动的评比展示活动,探索开展学分制改革。
11.加强校企合作与对外交流。召开学校理事会,筑牢政行企校深度协同的“命运共同体”,不断加强与创元、亨通、京东方高创、富强科技、汇川等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做好校企合作项目执行与产出的检查与整改工作。继续推进“一系院一特色一品牌”专业(群)国际化项目,做实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携手紧密合作企业,开展订单式或学徒制招收、培养国际学生,助力高水平专业团队开展境外员工培训、专业标准“走出去”、共建“双语”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等工作。组织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举办的专业技能大赛,做亮专业(群)国际化竞赛品牌。
12.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水平。建设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科研平台、众创空间、专业企业学院,遴选并共建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做优科研与社会服务团队,打造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科技团队、高水平创业团队、产业教授队伍,设立青年教师博士沙龙项目、博士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等。修订学院科研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促进科研成果展示、转化与应用,激发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活力。完善《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设成人教育教学服务平台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完成成人大专学历招生300名。积极申报高职类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拓展各类项目培训,重组“专转本”项目考试辅导培训模式,控制“专接本”培训规模,加强 “专接本”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
13.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各类人才队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召开师资工作会议,改革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奖励性绩效考核制度,奖勤罚懒,优劳优酬。完成省“青蓝工程”团队、“六大人才高峰”、产业教授等系列人才工程申报,组织开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招聘工作,不断优化学校师资队伍。完成教师职称评审、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上岗培训工作,做好国培省培项目、省专业带头人高端研修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及境外英语研修项目,组织专业教师专题业务培训。召开2020年教师表彰大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四)夯实保障基础,推动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4.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探索治理结构改革,提升治理效能。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学校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技术职务评定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等。做好各类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规范和完善党建、教学、科技服务、学生工作分类目标考核体系。研制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完善院系两级督导机制,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和质量年报工作。建立“双高”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制定高水平院校建设重要标志性成果奖励办法,探索高水平建设专业年度质量报告制度。筹备召开教代会、工代会,做好提案征集、落实工作。做好学校年鉴编纂工作,推进校史收集整理、校友会等工作。
15.提高财务管理保障水平。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整理出台《财务规章制度汇编(2020版)》。加强单位预算管理,全年预算执行率达到95%。严格市立项目绩效管理,各市立项目顺利通过市财政绩效考核。规范学校应收款管理,清理学校财务合同。以开源创收、降本增效为工作重点,激发各单位创收积极性,增强学校资源合理创收能力,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政策保障。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完成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财务系统、聚合缴费系统,实现财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合同管理、账务管理等财务日常管理流程全信息化,做到账务清晰、实时可查。
16.继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和完善智慧苏工“七个一”升级工程,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后期工程,建设高水平智慧教育教学校园环境,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用户规范和信息化管理规程,优化办公OA、“阳光人事”等管理服务系统,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开展师生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优化业务流程,完成校园整体安防系统设计,逐步实施工程建设。制定图文信息管理规程制度,规范图文信息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
17.做好后勤建设和服务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洗手间等公共场所的保洁和消毒,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优化校园基础设施,综合整治宿舍区供水网、排污网和地面道路,改善学生宿舍洗浴设施条件。完成希文路第五餐厅的建设,加强食堂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督,整合食堂资源,切实提高师生对食堂工作的满意度。抓紧综合实训大楼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设备的巡查和维护,加强对物业工作的检查和监督,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做好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开展节能基础条件建设和节能项目。做好学校垃圾分类指导工作,加强垃圾分类的制度化建设和教育宣传,稳步推进校园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进一步加强工程及项目的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完善采购和招标管理制度,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推进项目化、模块化管理模式。
18.全面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保卫规章制度及校园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处置总体预案及各类专项预案,全力做好校园防盗、防抢、防破坏及敏感期安全稳定和各项防范工作,确保消防安全、治安防控、交通安全、维护稳定、安全教育等措施的有效落实,杜绝影响校园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和涉稳、涉政、涉黑案事件发生。加强监督检查,做好消防设施、安防设施改造提升和维保工作。多样化拓展安全教育渠道,形成“安全有序、平安和谐”的校园安全文化和“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环境,切实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维护能力。在疫情解除之前,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